你到了北京,去了奥运场馆看看就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北京的基础设施就在哪里放着,一天到晚的游客接连不断,对全国人民的鼓舞是在别的地方用金钱也买不来的。再说这些场馆地铁等基础设施的运营,解决多少就业问题,你说是赚是赔呢?
2008年当时世界大背景下,中国承办夏季奥运会赚钱不赚钱不在讨论范围内,钱不是问题,奥运会后我去“鸟巢”“水立方”看了一下,门票费挺高。拍照留念,仅此而已!第二次有人给我钱让我去“鸟巢,水立方”我都不会去的[捂脸]
看你处在什么层次和什么角度看问题了。从上帝的视角看问题,天下无债。从国家层次看问题,只赚不赔,赚到国际影响,国家进步。从北京政府的角度看问题,大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从北京市民的视角看问题,也赚,城市漂亮,感觉也爽。全国人民也没有哪个感觉亏的。世界上本无赚和赔,只是你的心态问题。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北京奥运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可能有数十万亿人民币。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是为数不多的实现盈利的奥运会,而且极可能是史上盈利最多的一届。
北京奥运会是第三届在新兴国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
第一届是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1963年墨西哥城击败美国底特律、法国里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第1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之前夏季奥运会都是在欧美日等老牌强国举办,这是第一次在新兴国家举办,说明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墨西哥在二战后迎来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成为备受瞩目的第三世界新兴经济体。
第二届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1981年汉城打败希腊雅典、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日本名古屋,成为继东京之后第二个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亚洲城市。当时韩国建立才30余年,通过外国援助、劳工输出赚取外汇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制造业,韩国从废墟上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创造了“汉江奇迹”。
第三届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1北京击败法国巴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和加拿大多伦多成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经济高速增长,1982-1997年中国GDP年增速都在9%以上,最高达到15%,成为当时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第四届就是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
奥运会的亏损与否,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办奥运会并不是为了赚钱,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影响力,办奥运会可以提升更高的影响力,这才是其根本,这场赛事的盈利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在这场赛会中获得想要获得的东西?有没有达到想要达到的影响力?提升了多少附属的价值?一个奥运会,就算是再盈利,他又能盈利多少?其主要还是要他的影响力,以及因为它所产生的周边效应。
谢邀!
这段日子,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冬奥会上。守着直播看比赛的老铁,在评论区举个手啊。
我和国内的亲友一样,每天工作忙完了之后,就是观看比赛,运动员中,印象最深的是谷爱凌,最爱听的解说员王濛。
时光如逝,一转眼我在北美生活了30多年了,经历了多次奥运。之前,我目前所在的多伦多也曾积极开始了申奥步伐。由于多伦多已举办了2015年泛美运动会,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预算花费14亿美元,要把多伦多现有的、广泛的体育设施加以升级换代。既然已经花费这么多钱,再举办国际级别的大型运动会也是顺水推舟的,因此多伦多市议会曾以压倒性票数,赞成2024年的申奥活动。不过,遗憾没有成功。
然而,多伦多民众对申办奥运并不那么踊跃,主要是因为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在15天的奥运之后,竟亏空了10多亿美元,使该市的纳税人花了30年时间,才还清这笔债!
在北京冬奥的盛会中,我们国内的运动员连连赢得奖牌,热搜榜单上一直在刷新他们的战绩。冰墩墩也成为了顶流中的顶流,在日本购物网站上,冰墩墩的价格就算翻倍也被哄抢一空。
那么,冰墩墩能给冬奥会带来多少收益?我们这次的冬奥会是一桩赚钱买卖吗?
我们可以翻一翻往年奥运的账本,分析一下。
其实,在1984年以前,举办奥运会相当于“为爱发电”,都是赔钱赚名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