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的三大赛事有奥运会女排比赛、世界女排锦标赛和女排世界杯,都是四年一届,顺序是:奥运会后隔一年举办世界女排世锦赛,再过一年举办女排世界杯。
1、奥运会女排比赛:
奥运会排球比赛的规模已由最初的10支男队和6支女队发展到男女各12支队伍。奥运会排球比赛预选赛、小组赛、淘汰赛(四分之一)半决赛、决赛。
2、世界女排锦标赛:
由国际排联(FIVB)举办的国际排球比赛,每4年举行一届,始于1952年,是女排“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最早的赛事,也是参赛球队最多的赛事。
3、女排世界杯:
1973年举办首届女排世界杯。每四年一届,1991年时提前两年在奥运会前一年举办并作为奥运会的预选赛,世界杯前三名直接进入次年奥运会。1977年开始由日本永久买断世界杯男女排球赛的举办权。
比赛赛制
世界杯的参赛球队一般都是各大洲的冠军,世锦赛上除欧洲冠军外排名最靠前的4支球队以及一支外卡球队,参赛队固定为12支,比赛大都采取单循环方式(1973,1977,1989三届除外)。
女排欧洲冠军联赛每年举办一次。
欧洲女排冠军联赛是欧洲最强的女排比赛之一,于1960年由欧洲排联创办,每年举行一届。[1]参赛各队为上个赛季欧洲各国俱乐部女排联赛1-3名球队。获得冠军的球队将代表欧洲参加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从1960年到2000年之间,该项赛事原名为“欧洲女排冠军杯”,2000年11月13日,赛事正式更名为欧洲女排冠军联赛。
两个比赛中间相差将近一个月,怎么会重叠?重叠的是2014年的世锦赛和亚运会,当时中国女排一队参加世锦赛,二队参加亚运会,并且都获得银牌。
今年两赛相差一个月,是否会选择一队双线作战还是两队分开作战?个人觉得还是两队分开作战的可能性更大。
世锦赛赛程过长,很容易出现疲劳。赛前的准备中,有一项就是最大限度地储存体能,以避免打到后面出现状况。而中间仅仅一个月的间隔,双线作战对体能的考验就会加大。
战术和阵容的保留。各队都会通过大奖赛等一系列的比赛练兵,基本可以确定阵容,而亚运会练兵的意义不大,如果亚运会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打法和主力阵容,会给别的强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这也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
大国家队的理念。大国家队就是为了给更多人机会,能参与到国家队的比拼当中,运动员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能参加三大赛的运动员就那么十几个,很多队员都报国无门。而大国家队的理念,能让更多的运动员参加国际级别的比赛,其中表现优异的,还可以上调一队。
所以,本届亚运会,派二队参加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按时间看是差了一个月,但对于这样的比赛和队伍的调整来说远远不够。为了世锦赛,女排会和四年前一样,派二队打亚运会。主力按部就班的调整准备世锦赛,毕竟世锦赛要打11场比赛,队员可以带14人。上届世锦赛期间的亚运会,女排二队出战东道主韩国队,主攻是张常宁,韩国则派出了以金延景为首的全主力,3:0横扫中国队夺冠。
算不上是重叠的。
亚运会是在今年的8月18到9月1日,而世界锦标赛是在9月29日到10月20日。赛程虽然不重叠,但是时间的确比较近。我们都知道,运动员的竞技高峰是有高有低的,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两个高峰,那是很困难的,必须要有舍有得。
竞技体育一般都是以一个奥运会周期来调整,运动员和教练都是以这个目标来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的。当然足球世界杯属于例外,还有一个例外的就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全运会。在奥运会周期,各单项体育组织还会有其他的比赛,如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这也是各项目所谓的三大赛,而一般的大满贯就是指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的冠军(网球市场运作好,例外)。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希望在大赛上把自己的体能和技术调整到高峰。
排球和其他项目基本一样,奥运会后的这一年基本上都是调整年,比较重要的赛事就是大冠军杯。而18年以后大的比赛就基本上是每年一个了。中国女排每年的比赛都比较繁重,在郎导的大国家队以前,我们国家女排都是大大小小的赛事都参加,而且是7仙女主打,这在后面的比赛中体力都不够了,一般都是高开低走。郎导就任女排主教练后,本着培养人才,节省体力,锻炼队伍,发现新人等作用,一般都是兵分几路去参加各个比赛。
以相似的14年为例,就是把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派送出去参加精英赛,亚洲杯,亚运会的比赛,如张常宁,丁霞,颜妮等也是从这些比赛打出来的,小宇也是从精英赛打出来的,而女排的一些绝对主力则留下时间来磨合技术,锻炼体能。这样的好处特别是在于不会耽误人才,也是现在的女排人才如雨后春笋一样多的重要原因。回到这次亚运会和世界锦标赛,按照惯例,中国女排会以几个有潜力的运动员,主要是新秀来打亚运会,我估计会以李盈滢,王媛媛等为主组成二队参加比赛。而郎导会带着朱婷,张常宁,丁霞等主力在北京闭关修炼,然后在***亚运会表现好的运动员组成世界锦标赛的参赛阵容。在这友情提醒去亚运会的女排姑娘们和她们的球迷们,不要认为去了亚运会就没有希望了,张常宁等就是你们的榜样,机会永远是给时刻准备着的人的。加油,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