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了,c罗球迷根本就不知道盖徳穆勒是谁。
再一问,他们就说盖徳穆勒不是队里头号球星没资格享受冠军光环。可他们永远解释不了为什么进球多的人却不是头号核心。他们贬低梅西的时候喜欢叫嚣过人一百次不进球也没用。他们觉得射门员大于天。先有c罗后有天,先有射门后有足球,先有个人数据后有团队成绩。在他们的概念里,进球最多的人竟然不是头号核心,这简直就是侮辱足球,足球不就是比进球吗?进球多的人不是爹,难道守门员是爹?这是螺迷的常见词汇。
秉持这种先后关系的逻辑,盖子怎么会不如贝肯鲍尔?真是想破了他们秀逗的脑袋也想不明白。
哪个c罗球迷来给我解释解释?按照你们的金球奖评选标准,不是应该欧冠冠军队里进球最多的那个人得金球奖吗?为什么盖子在国家队和俱乐部都是进球最多,关键大赛进球一个也不少,世界杯决赛进致胜球,结果金球奖评选却落败?总是被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偷走金球奖?
毫无疑问是盖德穆勒,获得过联赛冠军联赛金靴打破联赛进球记录打破五大联赛历史进球记录,获得过欧冠冠军获得过欧冠金靴,打破欧战进球记录,获得过欧洲杯冠军欧洲杯金靴打破欧洲杯进球记录,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世界杯金靴打破过世界杯历史进球记录(28岁就负气退出国家队),凡事参加过得赛事都拿过冠军,就获得过金靴,有的破了历史记录。世界杯:出场13次,进14球
欧洲杯:出场6次,进11球(循环赛制)
代表国家队:出场62次,进68球
欧洲三大杯:出场72次,进69球
欧洲冠军杯:出场35次,进35球
五大顶级联赛:出场427次,进365球
国内正式杯赛:出场64场,进80球
盖德穆勒那个时代我还没进入足球这个圈子。但是从我开始踢球,了解足球后总会有人跟我讲起德国最伟大足球人物盖德穆勒。虽然我无法真正体会到他的存在,但我明白他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我的成长伴随着C罗的影子,一记惊天的电梯球让人们开始认识他,我同样如此。他无与伦比的逆人类身体素质,以及在门前把握得分的能力,让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载入历史、无可厚非两位都是巨星,两位都是传奇,只是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让我们能感知到足球这项运动的魅力。他们都是伟大的!
对阵墨西哥的比赛,穆勒非常低迷。在德国队,穆勒的位置是右前卫,但其实他既没有传球,也没有突破和速度,穆勒唯一的优势,在于其出神入化的跑位,这点其实与因扎吉有些相似。德国队右路传中什么的任务,基本上穆勒是靠不住的,多半由右后卫基尔希来完成。一个真正有威胁的穆勒,实际上并不是在边路游走的穆勒,而是活跃在禁区内的穆勒。在德国队,如果说左路还有是罗伊斯还是德拉克斯勒应该首发的争议,那么右前卫的位置上则没有这个问题。穆勒是雷打不动的主力,广角镜甚至认为,即便穆勒跟诺伊尔一样受伤个一年半载,依然会被勒夫带到世界杯。
穆勒是需要被喂饼的球员,当中场组织者全部失常的时候,你不可能指望穆勒自己有什么精彩的发挥,但穆勒也是一名大场面、能抗住压力的球员。对瑞典的生死之战,或许才是穆勒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德国队输给墨西哥队的比赛,穆勒确实是全场发挥最为糟糕的球员之一,被勒夫寄予厚望的他无论是传球还是射门都显得格外低迷。其实在本届世界杯开始之前,有关穆勒是否应该进入德国队主力阵容就颇有争议,毕竟他最近两年在拜仁的状态也一直比较糟糕,但是勒夫敢于放弃世界杯决赛的进球英雄格策,却为何对穆勒如此迷恋呢?
外界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穆勒是专为世界杯而生的球员,过去两届世界杯,穆勒均交出了5球3助攻的完美答卷,德国人一直将穆勒视为球队的“福星”,这也是勒夫迟迟不敢拿穆勒“开刀”的重要原因,尽管穆勒的状态低迷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上届欧洲杯更是零进球,在拜仁也有过长时间的进球荒。
勒夫本人是一位比较迷信的教练,比如他著名的“蓝毛衣”,2010年世界杯,因为在身穿蓝毛衣的时候,德国队先后击溃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而且每场比赛都进了4个球,勒夫就表示自己会一直将这件蓝毛衣穿到夺冠。这其中虽然有一些玩笑的成分,但是可以看出,勒夫对于那些“幸运物”有种“习惯成自然”的迷恋,而这一点也很好的反映在了穆勒的身上。